学者观察

陈少峰:文化企业内容为王模式

从八个角度和大家交流在强调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创新的时候怎么和文化产业进行合理的融合。

        我们强调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创新的时候怎么和文化产业进行合理的融合?我们强调”内容为王”要如何落地?本文将从八个角度和大家交流这个问题。
        第一个,定位整体化。在文化创新的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能不能把理论体现在对整体的考虑上,由理念开始到制度支撑,找到实践的方法。我现在思考互联网模式的时候,不仅仅考虑互联网新的模式和理念,我们还要找到在互联网生存的工具。我们现在看到,很多IT企业不一定是互联网公司,但凡是成为互联网IT公司的企业现在就变成了挑战。我提出来互联网的模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定位整体化的内容。
        第二个思维反向化。我们现在要考虑,我们的内容生产不是一般创作的一种定位在自觉或者主体化的活动。过去的时候,大家创作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围绕我们的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反向的思考定位我们的问题。我现在提出,我们腰通过聚焦生活方式,找出人们新的需求和变化的东西,其最重要的特征反应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我们定位文化产业的内容有三个特点:好玩、好看、好用,包括体验性和娱乐性。如果我们思维反向化过度的迎合消费者的话,我们会有一个倾向化的思维。我们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不等于我们一定要去迎合他们,我们要发现市场当中的变动,特别是文化和科技融合带来的。
        第三个,生产众创化。现在有大IP,但大IP的数量是很有限的,网络生产众创性的精神,和我们这个时代“创业”和“创新”这两个角度一致的。我们一直是内容大众化,生产大众化,这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年轻创作者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其作品在内涵方面是有所不及的;因此需要上年纪人参与内容创作的格局。我们现在在平台上的内容开发遇到很大的挑战,可以找到不同的解决办法:我们应该做一系列工作培育IP,我们要形成工作者的制度,年龄大的创作者和年轻人进行合理的搭配。我希望将来,网络文学和自媒体的创作能够形成一个比较活跃的环节。
        第四个,内容平台化。大家知道互联网的企业现在开始制作网络自制剧,以前做内容的和做平台的分离,做好的内容交给播放平台;现在很多互联网作为大平台他有传播渠道功能,这是文化企业的扇形结果,在很多部分这些企业相互有合作,也有竞争。现在有一个好的发展趋势,平台做部分自己的内容,形成了小平台,我们叫做IP平台化的格局:如果内容多就可以和平台合作,做平台加平台的统一;内容多了可以做自媒体的小平台,我们现在既可以做内容的小台,也可以做媒体组合平台,这个平台存在的,内容平台化的趋势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组合有点像连锁经营式的,一夜之间形成平台化。
        第五个,品位中道化。俗人理解不了雅人的专业化了,只有通俗的内容雅人认为不错。商业大片叫做通吃,合家欢这样的东西,这个里面具有审美和直觉的综合,不同人不同的工具,这个里面寻找只有共鸣,寻找可持续的,这个系列可以持续下去,找到积累,最后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文化企业保证大众的立场,适当的增加内涵或者是品位的提升。
        第六个,表达国际化。只有国际交流和文化竞争的时候体现我们中国文化精神,体现我们中国特色更加凸出。我们中国和国际市场的距离越来越大,今后我们怎么样能够在国际市场做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产业,这个里面需要有一种对国际化的表达深度的理解,中国特点国际市场的对接,我们找到国际市场共有的规律,包括内容的生产。目前的阶段我们有两个不同的趋向,一带一路的趋向,对欧美包括对韩国我们存在文化的逆差,我们现在强调并购,包括人才并购我们系统里面来,民营企业海外做并购。
        第七个,收入多样化。只有一种收入的话不行的,我们平台企业他们互联网化的时代把人们所有的业务作为能做的业务,我们现在考虑不只生产文化内容,做外卖这样业务,以后的收入也是综合的,互联网形内在产业链的结构,线上和线下一体化。
        最后,产业聚集化,文化产业和其他的产业最大的区别,就是产业链比较长,产业聚集效果比较好。玩具成为文化电影,游戏改编各种各样的发展,将来最有前途的东西衍生品,网络有假冒的,所以今后用衍生品解决这个问题。

注:本文转载自北大文产院官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